来源:大众日报
2018-09-13 09:42:09
社会力量扶贫篇
“行百里者半九十”。脱贫攻坚越到最后,剩下的越是难啃的硬骨头。距2020年实现全面脱贫目标还有两年左右的时间,莱芜市仍有4215名生活在贫困标准下的父老乡亲亟待帮扶。
在这场输不起的攻坚战面前,莱芜市各个社会组织奉献“爱心”,成为扶贫生力军。他们在产业扶贫、教育扶贫、健康扶贫、志愿扶贫等重点扶贫领域主动作为,在承担公共服务、提供智力支持、实施帮扶项目等方面发光发热,积极捐款、捐物、捐岗,广泛开展扶老、助残、救孤、济困、助医、助学等公益活动,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真脱贫、脱真贫提供了不竭动力。
本期采写的4个新闻故事,分别选取了来自基层群众、社会组织、帮扶主体、第一书记岗位等方面的典型,他们在扶贫道路上发挥自身专长和优势,勇于担当,满怀深情,全心投入到波澜壮阔的脱贫攻坚宏伟事业中。
省级贫困村如何改变面貌,驻村第一书记朱效霞有办法——
带着村支书“见世面”
要不是驻村第一书记——莱芜市统计局办公室主任朱效霞带着村“两委”走出村门开了眼界,在村里建养猪场这个事,钢城区颜庄镇中当峪村党支部书记李希笃连想都不敢想。
今年4月,朱效霞带着李希笃和村“两委”成员来到钢城区辛庄镇,亲眼看到了温氏公司优良的种猪品种和先进的饲养技术,并详谈了合作方案。温氏公司提供种猪、饲料、技术、防疫等,中当峪村负责养猪,温氏以合同价格回收,保证栏猪收益。这无形中坚定了村“两委”在村里发展畜牧业的信心。
“回村后,经村民和党员代表大会研究决定,成立了养殖专业合作社,正在办理国土、环评等手续。”朱效霞说,中当峪村的养猪场不久就要开工建设了。
中当峪村是省级贫困村。四面环山,位置闭塞,当年就是因为道路不通,取意为“挡峪”,后村名才演变为“当峪”。村集体收入几乎为零,贫困户比例较大。
村里发展落后,让朱效霞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不断交流谈心,朱效霞认为,要让村里改变这种贫困落后的面貌,必须走出去看看,才能改变村庄带头人和村“两委”的思想观念。
前年,由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广东温氏食品集团投资建设莱芜温氏畜牧养殖项目落户钢城。通过不同产业发展前景对比,朱效霞发现,在村里建养猪场发展畜牧业,比较适合本村村情,与龙头企业温氏合作,有技术支持,在市场方面也可以规避部分风险;建设此项目后,整合扶贫资金可让村集体有稳定收入,帮助贫困户尽快脱贫致富。
和温氏畜牧养殖项目合作,之前不是没有人和李希笃提过。“去年,镇上领导就找我谈,想让村里建养猪场。”李希笃说,想来想去,心里没有底,还是拒绝了镇上领导的好意。直到朱效霞带着大家走出去学习,李希笃和村里的干部渐渐转变了思想。
眼看村里发展有了希望,李希笃和村干部尝到了出门“见世面”的甜头,就更愿意出门看看了。
村里农作物以花生、玉米为主,朱效霞提出改种丹参,提高村民收入。李希笃这次主动跑去种植丹参比较好的村子学习。学完头一年,就有十余户村民在自家地里种上了丹参。
中当峪村村口原来是垃圾“存放处”,常年堆积,实在太脏。朱效霞带着李希笃听取园林设计专家的意见和建议。邀请他们实地查看,并量身定制了一套改造方案,建成湿地公园。
经过几个月的施工,村口湿地公园渐渐有了模样,朱效霞还为村里制定了两年发展规划,李希笃就带着大家热火朝天地干.从基础设施建设开始,依次完成了大街小巷绿化、独立卫生室建设、水源保护地建设、旱厕改革、路灯安装等项目。
朱效霞的用心渐渐赢得了李希笃和村“两委”的信赖,从不敢干到主动干,团结班子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中当峪村的变化越来越大。
山东佩豪户外休闲用品有限公司在莱芜建起80个扶贫车间——
车间藤椅摆到90英里海滩
9月4日上午,位于莱芜市高新区汶阳工业园的山东佩豪户外休闲用品有限公司组装车间内,工人把各个扶贫车间送来的藤椅塑编部件,进行组装、检验、装箱,这些货物将首先送到青岛港,再发往新西兰。
“扶贫车间生产的藤椅深受新西兰各海滩景点的喜欢,都摆到了著名的90英里海滩。”公司副总经理张玉芳说。
新西兰有着1500万米海岸线,是海滩爱好者的天堂,90英里沙滩位于雷因格海角,新西兰的最北端。在这里,人们可以举目遥望无尽的沙滩和大海,还可以在沙滩上懒洋洋地躺在藤椅上看日落。佩豪户外跟新西兰的最大零售商Warehouse有商贸联系,他们经营各类生活用品,在新西兰境内拥有87家大型仓储式超市,出口的藤椅通过他们销往全国。
佩豪户外休闲用品有限公司是莱芜市扶贫办从浙江省招商引资引进的一家户外休闲家具企业。自去年9月份揭牌开业以来,共在莱芜建立塑编加工扶贫车间80个,带动贫困人员600多人。
自精准扶贫以来,莱芜市扶贫办着重对接市内外企业,鼓励设立扶贫车间,涉及塑编、中国结制作、柳编、节水灌溉管件组装等,努力让扶贫车间覆盖更多的村。
西风炉村地处莱芜市雪野旅游区大王庄镇西北部,西邻泰安市,多山地,村里青壮年大都外出打工,是典型的偏远山区乡村和“空心村”。村主任陈洪梅介绍:“因为偏远,也没有企业,村里多老弱病残。扶贫部门为我们量身打造,联系企业建立塑编扶贫车间,实现了村民就业和顾家两不误。”
42岁的李洪翠在这个扶贫车间里工作,一条普通红绳通过她的手在编织器上来回缠、绕、压、抽、拉,便成了鲜艳的中国结。
李洪翠家中有6口人,丈夫患有脑瘤,孩子年幼,公婆患有高血压、脑血栓。平日里家中就指望着几亩地和一些山货,家人手术花不少钱,日子过得紧,2015年被认定为贫困户。正当李洪翠想出去打点工,家里又舍不下时,村里有了这个扶贫车间。
“俺有空就过来编,一天能挣三四十块钱,还不耽误家里,俺觉得日子有了盼头。”李洪翠说。
为帮更多人脱贫,莱芜市扶贫办不断推出优惠政策,让帮扶企业在金融担保、贷款贴息、项目安排、用工培训等方面优先享受。政府还积极实施雪藕种植、食用菌庭院项目、旅游扶贫项目来助力脱贫。
“扶贫也是企业的社会责任。在政府的支持下,下一步,我们将在杨庄镇凤凰官庄村建立一个大型塑编扶贫生产车间,可以容纳300人就业。”张玉芳说。
结对帮扶,钢城区义工协会为10多位孤寡老人搭建幸福之“家”——
丁老太认了个“干儿子”
8月31日,一场秋雨不期而遇。在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双龙峪村村民丁训花的田地里,绿绿的花生叶往远方铺展,几顶“小红帽”在绿丛中时隐时现,来自钢城区义工协会的魏烈东等5名志愿者正在埋头刨花生。
“我也是因祸得福,才认识了这么好的‘干儿子’。”望着忙活的魏烈东,丁训花边说边抹眼泪。
这两年,命运给了丁训花一连串无情的打击:丈夫前年因癌症去世,儿子去年也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儿媳改嫁,只留下14岁的孙子和19岁的孙女跟她相依为命,家中的收入来源只有那一亩花生地。今年初,66岁的丁训花又被诊断患有轻度脑梗阻,临走时医生叮嘱她不能再下地干活了。虽然已被列入贫困户和低保户,但每年3000多元的医药费,让他们连温饱都难以维系。
“儿子走的那天,孙女还在参加高考,直到回家看到灵堂,她才知道父亲去世。”丁训花说。
就在一家人绝望之际,去年8月,钢城义工协会会长魏烈东通过里辛镇“党建超市”联系到了丁训花。经过几次上门走访,魏烈东被一家人的不幸触动,主动向协会理事提出申请,与丁训花结成对子,开展长期对口帮扶,同时倡议协会志愿者对该家庭重点关照。
“孩子的大学一定要上,学费和生活费我会想办法。”魏烈东的话,让丁训花看到了曙光。
今年40岁的魏烈东是里辛镇北田庄村人,2014年他组织身边的亲戚朋友成立了义工协会,经过4年的发展,协会从最初的60多人发展到400多人,服务范围也从里辛镇扩大到钢城区。
在他的帮助下,丁训花的孙子被安排进莱芜市福利院,孙女也顺利考入本科,申请到了国家助学贷款。此外,魏烈东还找到一名在莱芜钢铁集团医院作护理的志愿者,对丁训花每月进行体检。一年来,魏烈东每星期都会亲自上门,炒菜做饭,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去年除夕,他还提着年货,陪老人过了个热闹的新年夜。
“看到老人身体逐渐好转,孩子的脸上也有了笑容,我打心底里高兴,家人也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魏烈东说。
现在,丁训花逢人就夸魏烈东,她说自己有福气,晚年“捡”了一个孝顺的“干儿子”。
从去年8月25日,钢城区开展“金晖助老”志愿服务行动以来,钢城义工协会与里辛镇10多位孤寡老人建立了对口帮扶,平均每户安排两名志愿者,每月至少走访3次,每年资助不低于3000元。去年底,由于表现突出,魏烈东等10名志愿者受到了莱芜市文化局和民政局的表彰和好评。
结对帮扶,钢城区义工协会为10多位孤寡老人搭建幸福之“家”——
丁老太认了个“干儿子”
8月31日,一场秋雨不期而遇。在莱芜市钢城区里辛镇双龙峪村村民丁训花的田地里,绿绿的花生叶往远方铺展,几顶“小红帽”在绿丛中时隐时现,来自钢城区义工协会的魏烈东等5名志愿者正在埋头刨花生。
“我也是因祸得福,才认识了这么好的‘干儿子’。”望着忙活的魏烈东,丁训花边说边抹眼泪。
这两年,命运给了丁训花一连串无情的打击:丈夫前年因癌症去世,儿子去年也突发脑溢血撒手人寰,儿媳改嫁,只留下14岁的孙子和19岁的孙女跟她相依为命,家中的收入来源只有那一亩花生地。今年初,66岁的丁训花又被诊断患有轻度脑梗阻,临走时医生叮嘱她不能再下地干活了。虽然已被列入贫困户和低保户,但每年3000多元的医药费,让他们连温饱都难以维系。
“儿子走的那天,孙女还在参加高考,直到回家看到灵堂,她才知道父亲去世。”丁训花说。
就在一家人绝望之际,去年8月,钢城义工协会会长魏烈东通过里辛镇“党建超市”联系到了丁训花。经过几次上门走访,魏烈东被一家人的不幸触动,主动向协会理事提出申请,与丁训花结成对子,开展长期对口帮扶,同时倡议协会志愿者对该家庭重点关照。
“孩子的大学一定要上,学费和生活费我会想办法。”魏烈东的话,让丁训花看到了曙光。
今年40岁的魏烈东是里辛镇北田庄村人,2014年他组织身边的亲戚朋友成立了义工协会,经过4年的发展,协会从最初的60多人发展到400多人,服务范围也从里辛镇扩大到钢城区。
在他的帮助下,丁训花的孙子被安排进莱芜市福利院,孙女也顺利考入本科,申请到了国家助学贷款。此外,魏烈东还找到一名在莱芜钢铁集团医院作护理的志愿者,对丁训花每月进行体检。一年来,魏烈东每星期都会亲自上门,炒菜做饭,打扫卫生,陪老人聊天,去年除夕,他还提着年货,陪老人过了个热闹的新年夜。
“看到老人身体逐渐好转,孩子的脸上也有了笑容,我打心底里高兴,家人也对此表示理解和支持。”魏烈东说。
现在,丁训花逢人就夸魏烈东,她说自己有福气,晚年“捡”了一个孝顺的“干儿子”。
从去年8月25日,钢城区开展“金晖助老”志愿服务行动以来,钢城义工协会与里辛镇10多位孤寡老人建立了对口帮扶,平均每户安排两名志愿者,每月至少走访3次,每年资助不低于3000元。去年底,由于表现突出,魏烈东等10名志愿者受到了莱芜市文化局和民政局的表彰和好评。
7人3年捐款30万元——
几句玩笑话 扶贫当了真
8月14日,在莱芜市农高区方下镇方北村,开了一上午的贫困户脱贫退出会有了结果。经过村“两委”、扶贫理事会成员、党员代表、村民代表、贫困户代表审核,方北村19名贫困户全部脱贫。
会议临近结束,方北村党支部书记魏颜峰说了句让方下镇扶贫领导小组成员感到意外的话:“俺们村如果再有村民因病或因灾致贫,俺们自己想办法,不再麻烦政府了。”
魏颜峰能有这样的底气,还得从方北村爱心基金会的成立说起。
今年初,魏颜峰和村里的7位好友聊天时,让他们“笑话”了一顿:咱村里还有这么多人没脱贫,你这个书记是怎么干的。
“我们哥几个给你凑20万元,你好好想想怎么花。”带头“笑话”魏颜峰的不是别人,是自己的堂哥魏凯峰和村里的好友曹际合、曹际荣、王宪伟、曹京卫、魏广江、曹勇,7人都有自己的事业,而且干得顺风顺水。
回家后,魏颜峰就天天惦记着那20万元。一周后,魏颜峰有了自己的想法,并把他们再次召集到方北村村委办公室里。
“20万元给贫困村民这钱好花,但不‘解渴’。如果成立一个‘爱心基金会’,除了你们捐助外,还能感召大伙儿一起参与。”魏颜峰的建议得到7位好友的一致认可,当即决定捐助10万元,连捐3年。
5月30日,方北村文化大院里“方北村爱心基金会”正式成立。让人意外的是,当天就募集到12.6万元,在随后一个星期里陆续收到村民的捐款数达17万元。
爱心基金会成立后得有人管。为此,方北村制定了管理办法,并成立了爱心基金会理事会。魏颜峰把捐钱的7位好友全都安排进理事会,又从村“两委”成员和村民代表中选出5人组成监督员,监督基金的使用情况。同时规定:爱心基金,村“两委”只有监督权,没有使用权;困难群众如需使用爱心基金,需填写“爱心基金申请表”提出资金申请,由理事会审核并让群众评议后才能放款。
村民曹春梅是第一个提出资金申请的。她老伴王学安因病住院,欠下了6万多元后撒手人寰。曹春梅无力继续供上大一的儿子读书。不得已,向“方北村爱心基金会”提出帮扶申请。经理事会审核、评议,村“两委”备案后,理事会会长魏凯峰将2000元亲手交到曹春梅手里,并承诺,“爱心基金会将保证孩子上学期间的费用”。
不仅是提出申请的困难群众得到了帮扶,对于没有提出帮扶的困难群众,理事会成员也主动摸清情况,对口帮扶。
今年65岁的魏现广常年疾病缠身,老伴也因脑血栓生活不能自理,孩子从小也有病。在“方北村爱心基金会”成立当日,还在住院的魏现广在医院里就收到了爱心基金理事会送来的3000元现金。
考虑到魏现广无法再从事体力劳动,他地里种的玉米,也在8月26日这天被爱心基金理事会成员帮忙掰完,并运送至家中。
“我们计划用村里每年收入的20万元集体资产成立村办企业,把每年收益的25%补充到爱心基金里,真正让爱心基金会长效运行起来。”魏颜峰说。
想爆料?请登录《阳光连线》( http://minsheng.iqilu.com/)、拨打新闻热线0531-66661234,或登录齐鲁网官方微博(@齐鲁网)提供新闻线索。齐鲁网广告热线0531-81695052,诚邀合作伙伴。
网友评论仅供网友表达个人看法,并不表明齐鲁网同意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我来说两句